台灣濱臨太平洋,戰略地位的重要不言可喻,而東岸的各個港口、機場等設施,又有著直接進入公海的優勢。早年日治當局於花蓮修築了花蓮港與花蓮港飛行場,為的就是要增強運輸與防衛能量。
位於七星潭的四八高地戰備坑道,正是為了保衛機場、防衛海岸所興建,國軍在戰備任務更迭下,將北坑道與附屬砲陣地移交給縣政府管理,並於今年(2020)元旦正式對外開放,花蓮七星潭的旅遊腹地中,又多了一處可參訪的軍事性質景點。
戰備坑道因鄰近旁邊的四八高地而命名,要找入口處,就直接前往七星潭大橋南側的曼波園區。
整個坑道的主體結構就在園區的地下,順著園區內的指標就可以來到坑道入口。
(入口)
入口前段以當地風景影像為導引介紹,但也仍保留了原本軍事設施的氛圍。
路線開始進入坑道主體後,縣府與社區發展協會重新整理、設置的新照明,讓坑道一顯不同的調性。
琉璃色光,帶點幽靜的冷意。
一處機槍意象的呈現,是原本守備警戒的崗哨。
坑道有著幾處轉進口,當時部隊可以更快速的上到地面接敵迎戰。
目前開放第二轉進口,讓參觀民眾可以直接離開坑道回到地面上的曼波園區,但提醒您,為了參觀動線的順暢,請勿由這個出口進入坑道。
第二轉進口後,燈光改成了暖黃,懷舊的氣息在坑道內飄散著。
過往駐軍的精神標語還留在牆面上,彷彿時光凍結住過去的吉光片羽。
當再看見日光,開闊的陣地也讓視覺豁然開朗。
坑道原本所駐紮的是砲兵部隊,火砲的意象訴說著過去這裡曾存在著龐然大物。
眼前這一片海空,正是奇萊鼻燈塔北側的七星潭海岸,當時也都在這個砲陣的射程之內。
在看過這片海岸後,單程約15分鐘的坑道參訪也畫下句點。回程可循原路或第二轉進口離開,回到地面。
1944年的塞班島戰役後,日軍為防範美軍可能在台灣實施登陸作戰,因此才有了這座坑道的出現。
而時距二戰結束已過七十五年,坑道的開放與曼波園區上下合攏、完整化,讓七星潭在風景、人文采風中增添了軍武歷史,多元了本地的旅遊深度。
目前每週一為坑道公休日。
團體如需導覽請上網預約。
曼波園區、坑道皆為禁菸區。
坑道地形特殊,輪椅等輔具無法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