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活動的舉辦,從延長時間,甚至暫不下架,就可以知道它有多成功。
原定於 10月13日 就要結束的 縱谷大地藝術季 ,在3個多月的活動期間內反應熱烈,主辦單位 水保局台東分局 決定延長活動到明年,讓大家可以繼續 漂鳥197 。
本次藝術季,是首屆舉辦,邀請了 芬蘭 、 德國 、 土耳其 、 日本 及 臺灣 共10位藝術家創作了12件作品,裝置於 台東縣 池上鄉 與 關山鎮 內。
除了編號1~3號的作品: 在河之間 、 水跳舞的歌聲 、 跑道上的水滴 ,是安排在 池上新興村 的 水利公園 ,其餘皆分佈在 台東池上 的 錦園 、 萬安 、 振興村 與 關山電光里 的 197縣道 沿線,這也是本次策展的核心區域。
漂鳥197 ,無非是透過對作品的走訪、串聯,帶你認識不曾深入的197縣道。
(197縣道池上段一景)
從池上的 台9線 上,就可轉入197縣道,從新興開始,伴隨兩側的開場序就是縱谷米鄉宜人的稻翠風情。
(池上稻景)
路線初段一路經過錦園到萬安,正是進入著名景點: 伯朗大道 、 天堂路 稻區的東緣與入口軸線。
伯朗大道因全年管制車一般車輛進入,除當地農用機具,遊客都必須以步行或騎乘自行車才能進入,多數遊客也會選擇在197線道上的租車店租用自行車進入。
( 伯朗大道 、 金城武樹 )
按圖索驥,作品編號4: 洗滌殿堂 、8: 自然療癒 就在這一區。
( NO.4 洗滌殿堂 設置在這裡的 錦園洗衣亭 )
(創作者 Jens J. Meyer / 德國 )
( NO.8 自然療癒 設置在 天堂路入口前 ,創作者 撒部 ‧ 噶照 / 台灣 )
透過自行車的隨意自在,更能在這個稻區做地毯式賞遊。
(廣告中,金城武騎自行車的場景: 天堂路 )
既然已經用了鐵馬,那就順便跨越馬路到197線道東側,這裡有磚窯廠與校園,它們也提供了作品設置的環境。
花東雖然地處不便、資源有限,但窯廠在縱谷地帶確實有著過舊時的重要性, 萬安窯廠 過往提供了 富里 、 海端 、池上、關山等地的建材需求,也是少見的 荷式目仔窯 遺跡。
(萬安窯廠)
但 2003年 的一場地震讓窯廠損傷嚴重,所幸 文建會 施予援手,讓它走向保存之路,一如設置在此的第5號作品: 永恆的旅者 ─ 如漂鳥般飛翔 ,平展雙手,期盼重啟旅程,繼續飛翔。
( 創作者 Abe Nyubo 阿部乳坊 / 日本 )
第6、7號作品 斗笠 、 重蛹 ,則靜靜的與 萬安國小 校園地景和諧相融。
(萬安國小)
( NO.6 斗笠 ,創作者 Jens J. Meyer / 德國 )
( NO.7 重蛹 ,創作者 Roger Rigorth / 德國 )
離開萬安,繼續啟程深入,途經 富興村 ,接下來的目標是8公里後在 振興 的作品: 振興壁畫 與 永恆的旅者 。
因地勢之故,振興村有著局部的梯田景觀,相較伯朗大道稻區的熱鬧、廣闊,振興梯田沒有喧囂,平靜而尋常。
(梯田的眺望)
但設置在這裡的作品,編號10:永恆的旅者,卻是活動中非常火紅的作品。
( 創作者 Abe Nyubo 阿部乳坊 / 日本 )
創作者發想自文豪 泰戈爾 的 漂鳥集 ,但見白鷺伴隨下的旅者,手指前方,在生命中永不間斷的持續前進。
總共12件作品,在進入關山、看見197線道穿越 東8-1鄉道 路口的 電光雜貨鋪 ,也預告尋訪之路剩下不多的里程。
作品編號11: 陪伴 ,就在接下來路旁的稻田中。
( 創作者 鄭陽晟 / 台灣 )
金屬稻草人的形象,闡述作者的理念:
稻草人無聲的溫柔陪伴,守護和照料稻田裡的稻米,迎來風調雨順好年冬安穩長成直到豐收。
從台9線轉入處開始,來到在 電光天主堂 ,197線道經已走了約17公里。
設置在此,編號12的 電光牛 ,也是路程最遠、最後的一件作品。
( 創作者 任大賢 / 台灣 )
走訪完12處作品,其實197線道的里程還未結束,這條在單車界中有 台灣紐西蘭公路 之稱的縣道,在大地藝術季的行銷下,打開了國旅的知名度,它全長共59公里,終點在 台東市 。
而接下來未完的40公里路程,就等待旅人們前來完成!
縱谷大地藝術季,暫時不下架,趕緊來池上、關山,做一次漂鳥之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