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11線 南下的路上,看見 芭崎隧道 口兩側,彩繪著地瓜與地瓜葉的圖案,在隧道中穿越了與 壽豐 的界線,光明後,海岸公路也落籍在 豐濱 的土地上。
U字彎坡頂‧在芭崎的瞭望
路上第一個屬於豐濱段的U字彎,頂旁區域是 芭崎休息區 ,如果先前沒有在壽豐段休息、補給,這是處理想的地方。
這個公路旁的制高點,喜歡眺望的朋友,不要錯過。因為這裡可以預見接下來會通過的 磯崎海岸 、 龜吼海岬 與 新社海崖 ,視野真的很棒。

撒奇萊雅 ‧ 磯崎
從芭崎下坡行駛約五公里,來到一般所稱呼的 磯崎 ,若以行政區來說,過了芭崎隧道,就算是磯崎村,但習慣上, 加路蘭溪 至 磯崎休憩區 的這段區域,才被稱呼為磯崎 。

南下過37.5K,附近大片臨海草地,是有名的水牛活動區,牛群會從山邊的 加路蘭溪水牛步道 行走到海邊。

磯崎海岸有花蓮難得的沙灘,是花蓮人夏日戲水的記憶,歷史悠久海水浴場,近年設施整修過後,以休憩區的新面貌跟大家見面。

花蓮縣有數個原住民族, 阿美族 雖然是豐濱的大族群,但 磯崎部落 卻是 撒奇萊雅族 的重要聚落,因為 1878 年 加禮宛事件 ,讓撒奇萊雅族為了生存隱藏過去遁入阿美族族群,直到 2007 年才正名為我國第13個原住民族。

新機 ‧ 親不知子海上古道
新豐隧道 前,可以看到旁邊已封閉的台11線舊道北口,出隧道後進入南口, 親不知子海上古道 的字眼出現在眼前。這是舊道與原住民的古道一同規劃的新景點。

親子行道,地勢險峻,難以顧及,親長走完,方知孩子已經落海。這真實?是傳說?說的都是古道之險。

依附懸崖邊的古道重新鋪設,其中更包含一段透明的強化玻璃走道。除了腳下的透空感,高聳之崖、洶湧之洋,讓這一段堪稱精華,一覽無遺的海景,伴隨驚險與壯闊。

舊道上的 新機隧道 也變成了展示、休憩、飲食空間,讓遊客在此可以休憩。

不論是過去新機還是現在的新豐隧道,都是磯崎與 新社 的交界,只是看著新機隧道的 機 字,不知道是磯崎 磯字的誤植,還是當時隧道貫通,讓當地的生活出現了 新機 之意。

新社 ‧ 噶瑪蘭與海梯田
通過新豐隧道,已是新社。新社部落是全國最大的噶瑪蘭族聚落。與撒奇萊雅族同因加禮宛事件,而來到阿美族多數的東海岸生活,因此早期的族民都兼具阿美、噶瑪蘭兩套語言系統,因為在家噶瑪蘭語,出外阿美語,這是當時生活的必需。

噶瑪蘭族 文化工作者 潘朝成 老師,致力傳承噶瑪蘭文化,他從過去的資料中找回了噶瑪蘭族以香蕉絲為材料的編織法。

在新社創立了 香蕉絲工坊 ,藉由項傳統工藝的重啟、創新,讓社區多了焦點,也傳承給新一代的族人。


離開香蕉絲工坊,南下不遠處,與海相臨的稻田層疊有序,這片位在新社海崖上的田地,就是有名的 新社梯田 。
期待每年6月海梯田轉成金黃,與藍天大海相映,是最美的自然詩韻。

從新社繼續南向,看見臨海側的 恩主廟 ,是豐濱村已在眼前的地標。

豐濱海岸即將開始進入後半段,呈現更不一樣的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