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自「樂埔町」Facebook)
漫步在古式風情的建築裡,遙想當初這幢老房主人的故事,見證現今老屋翻修的盛景;望著具有歷史意義的一磚一瓦,感受舊時光的氣息迴盪在空間中;走訪古屋修復而成的餐廳、畫廊、庭院,以及手工藝藍染體驗館。這裡有著舊時代的回憶,新世代的意念,融匯在同一個空間中,為的就是延續老房子的生命,讓它繼續說著訴不盡的故事......
台北市文化局的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自2013年開跑至今,超過3500人次現勘個招標房地,如此受到重視,就是因為「老」是跨世代的傳承意念,而「房」是承載在地記憶的見證者,具有歷史的地景,隨著現代對文化的注重,而掀起老屋重建熱潮,保存歷經時代巨輪的文化地景。
老屋翻修除了能成為古蹟供人參觀,也能成為依附經濟而生的另類「老店」,讓大家能用更放鬆的狀態去感受老屋的氛圍,但當「老經濟」意識崛起時,,要怎麼從目不暇給的老餐廳脫穎而出?站在面臨如何轉型的十字路口,有些商家選擇巧妙利用空間讓藝術與商業結合,不僅能帶動文藝產業的興起,也能讓老屋在商業經濟的環境下,具有留存記憶的新意象。
1.米洛克-老房子 Miracle x HOUSE

(圖片來源自「Miracle x Art Space」Facebook)
日治時期洋風建築物
咖啡廳 X 時尚珠寶
米洛克式位於中山區的日式洋風二層建築物,老榕樹的生命盤踞在牆上,一走進巷子就會看見綠地庭院的露天廣場與採光良好的玻璃屋吧台區,坐在高腳椅上享受一杯午後時光的咖啡與輕食,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這幢老房成為大樓林立中獨特亮眼風景,屋身基座為洗石子,門口旁的雨淋板原先是木造,但因年久失修加上設計風格,店主花費了一翻心思與政府溝通,做出特殊的半透明雨淋板,窗戶為出窗設計,簷口部份作天花板。
走進屋內珠寶展區與咖啡區設計在一塊,整體空間開放明亮,不過二樓區域尚未開放;米洛克團隊是以流行珠寶設計起家,因此秉持著「打開老房子,看見珠寶盒」的蓋念,整體房屋的框架透視感十足,展現了老房子也能時尚的風情。
落成年代 1942年建造
建築屬性 日式洋風二層建築
餐廳資訊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62巷24號
02-25972339 星期二至星期日-11:00~21:30
2.敦煌畫廊與青田茶館

(圖片來源自「青田茶館」Facebook)

(圖片來源自「青田茶館」Facebook)
台北帝國大學日本教授住所
茶館 X 畫廊
敦煌畫廊與青田茶館座落在堪稱綠寶石的靜巷青田街,走入大門,樹木環繞,有百年芒果樹,也有新種的茶花、桂花與櫻花,後院還有日治時代至今的椰子樹,大榕樹攀繞著圍牆,綠意盎然。
這棟日治時代的居所,外部使用檜木、內部是杉木建成,長年累月歷經風雨耗損,老屋殘破不堪,敦煌畫廊修復的方式,是蒐購各種上了年代的材料來復原,翻修後的建築物仍然具有別緻的古樸。
敦煌畫廊除了讓台灣中生代藝術家有創作展覽的空間,也設置了茶館融合茶韻回香,品茗茶飲之時,看花看樹看字畫,閒情逸致不過如此。
落成年代 西元1940年
建築屬性 台北帝國大學教授、台北高校南洋史學教授,庄司萬太郎住所
餐廳資訊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8巷12號
02-23963100 星期二至星期日-11:00~18:00
3.樂埔町

(圖片來源自「樂埔町」Facebook)

(圖片來源自「樂埔町」Facebook)
日治時期官舍
日式餐廳 X 庭院景觀 X 重生藝術品 X 染布文化 X 講座
位在杭州南路上的樂埔町土地範圍575.24平方公尺,建築面積卻不到一半,僅佔196.65平方公尺,將大部分空間依照日式美學設計戶外庭園,而始終陪伴樂埔町的山石、石燈籠也在庭園中成為穩定四季流轉的力量,讓整個空間就是個藝術品。
建物落成在日本洋風最盛行的大正年間,而這棟老屋擁有客廳、茶間、餐廳、和室與浴池,結構完整的程度正與落成年代相呼應。
在修繕的過程中,那些已不堪使用的木架,仍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因此託付給當代藝術家,在庭院左側的「歷史之角」重製成藝術作品,賦予新的意義。
除此之外,園中的植物不僅是增添庭園的生機,更是珍貴的染色原料,以自然染色的方式與溫潤布料結合成為藝品推廣展售,還不定期舉辦體驗講座,讓民眾更可以了解植物染的自然溫潤美學。
落成年代 1920至1930年代完工
建築屬性 日治時期官舍 格局為曲尺形
餐廳資訊 台北市大安區杭州南路二段67號
02-23951689 星期一至星期日-11:30~22:00
4.好丘

(圖片來源自「好丘」Facebook)
外省眷村
咖啡 X 展演 X 市集
位在信義區四四南村的好丘,以狹長是眷村為主體,在時尚的大都會區更顯現了了新舊文化的衝突感;四四南村是國共內戰告急時,兵工廠員工攜家帶眷來台建造的暫居之地,四四南村的建築物座落形式以魚骨狀相鄰,承襲眷村的集體控制模式。
四四南村的建材本是以竹片與石灰泥巴建造,後來才發展成為水泥、磚牆的結構建築,四四南村成為兵工廠眷屬們大半輩子的落腳處,但隨著時代變遷,住戶於民國88年全遷出,難以避免的拆除命運在社區居民的努力下,保留成為四四南村文史工作室。
好丘也就在2011年進駐了四四南村,結合輕食、創作品牌與市集、展演,讓眷村這個特別的空間,結合當代的生活與思維,孕育出別有特色的信義圈生活特徵;好丘的市集與展演空間讓青年人的創業機會提升了能見度。
落成年代 民國40年,西元1951年
建築屬性 外省眷村
餐廳資訊 台北市信義區松勤街54號,信義公民會館C館
02-27582609
星期一至星期五-10:00~20:00
星期六至星期日-09:00~18:30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店休
5.甘樂文創

(圖片來源自「甘樂文創」官網)
台灣古厝
義式餐廳 X 藍染手作體驗館 X 展演空間 X 甘樂誌
位在三峽的甘樂文創是改建台灣在地的百年古厝,這間老房子原本一位老奶奶的三合院房子,甘樂文創的創辦人林峻丞把空間極致利用,成為複合的式餐廳,擁有庭院、展演空間,甚至是藍染手作體驗館,為的就是讓更多人了解三峽的在地文化。
成立藍染手作體驗空間其來有自,清朝末年,三角湧(三峽)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染布業中心,也曾是藍染植物「大菁」的主要產地,因此甘樂文創也在庭院擺了染料菌種,讓民眾體驗歷史文化,更為了不讓這精緻手工藝在這快速輪轉的時代中落沒。
展演空間不只有展覽,更提供許多樂團來此表演,讓樂團有表現的機會,也創造民眾除了餐飲之外有另外的娛樂享受。
甘樂文創對推廣三峽不遺餘力,還自產發行甘樂誌,讓閱覽者更了解台灣傳統產業的美麗與哀愁。
建築屬性 台灣百年三合院
餐廳資訊 新北市三峽區清水街317號 新北市三峽區清水街317號
02-26717090
星期一至星期日-11:30~21:00
藍染手作 不限人數,可容納40人團體同時體驗
須提前1日預約,藝文活動演出時段不開放體驗(課程時間約1.5~2小時)